2010年1月31日 星期日

有心恐怖﹐無力嚇人 -- <個案39> (Case 39)


天啊!在網上搜尋了一輪後才發現原來<個案39> (Case 39) 在美國是一部上映遙遙無期的電影!而且還是2006年拍的影片!虧我還特地跑去捧蕾妮。齊薇格 (Renee Zellweger) 的場﹐心想有她主演應該不會太難看吧。但最後不得不相信人還是得賺錢吃飯繳賬單的。

先不說本片﹐先拋拋書包說說別的。個人是非常喜歡看恐怖片﹐由其是講述鬼或魔的(是的我早已習慣別人說我變態)。但一向來對好萊塢恐怖鬼片沒什麼期待因為都拍得不好看。但這不代表好萊塢沒拍過精彩的恐怖片。是的﹐著名的經典就有<驅魔人> (The Exorcist)﹑<兇兆> (The Omen)﹑<魔鬼聖嬰> (Rosemary's Baby)等。它們之間有幾個共同點。

第一﹐它們都是六﹑七十年代的電影。恐怖片裡很重要的一環就是由環境或場景所營造出來的神秘和恐怖氛圍﹐偏偏美國鬼片好像都做不到這一點。看看日本及泰國的恐怖片就明白了。日本鬼片最會制造充滿恐怖氣氛的環境﹐就像<咒怨>裡那個又小又狹窄的鬼屋﹐又或是<迷離暗水>裡那棟又殘又舊人煙又稀少的大樓﹐仿彿只要鏡頭往那一擺﹐任何角度都會拍到有鬼影飄過似得。泰國的鬼片更不用說了﹐ 拿手好戲就是泡制鄉野的神秘感了﹐那個樹頭不都是鬼影幢幢的。美國鬼片最常用的背景不是地窖就是藏衣櫥﹐就算拍鄉下地方的都好像在看牛仔片。可是七十年代的恐怖片卻又捉到了那種氛圍﹐仿彿那個時代的背景最神秘﹐最能找到那種殘舊及破爛﹐以及最有那種霉氣來醞釀鬼怪。最經典就是<驅魔人>裡的那道又長又斜的樓梯了。

第二﹐它們都沒太多的特技效果﹐只有少許的恐怖化粧﹐恐怖效果都是來自故事情節本身﹐以及導演的執導手法。那時候的恐怖片只要在演員的臉上化個青色的粧﹐弄弄鏡頭讓頭看起來在360度旋轉﹐再搖一搖床架讓其振動﹐這就已經把觀眾嚇昏在戲院裡了。<魔鬼聖嬰>更甚﹐由頭到尾根本‘鬼影都唔多隻’。也或許是那個年代的技術不發達﹐所以特效簡陋﹐但是導演還是一樣拍出有水準的恐怖電影。八十年代起觀眾開始改變口味﹐開始喜歡看血腥味重的鬼片﹐片裡的鬼最好是超級殘暴﹐大開殺戒﹐人﹑鬼血肉模糊一片﹐加上大量爛口爛臉的化粧﹑斷手斷脚的持效﹐讓廉價噁心來代替恐怖。<猛鬼街>系例就是一大例子。

或許<個>導演都暸解以上的重點﹐所以在電影中可以看到以下有趣的種種。第一﹐導演很努力在復制七十年代感的背景。無論是服裝﹑場景﹑道具都像是上個世紀的。影片沒說明故事發生在什麼年代﹐但總知就是不像21世紀。片中竟然還看到黑色轉輪撥號式的舊電話﹐女主角還在用電話錄音機﹐駕的還是四四方方的舊款Volvo﹐連片中的建築物﹑街景﹑服裝都是舊舊的。但同時却又看到有電腦﹐還是用LCD顯示器,主角們偶而也在用手機。無可否認在背景的處理中導演的確是有捉到少許的重點而營造出應有的恐怖氣氛﹐但錯亂的背景及道具又讓人覺得無法適從。蕾妮為了不讓魔鬼再作惡﹐把家裡所有的電話都拔掉﹐心想:不是吧!?什麼年代了﹐電話己經無孔不入了吧!?﹐後來却發現自己的手機被偷了!好像還是被偷了好多天的耶!這年代怎麼可能手機被偷都沒察覺!?

第二﹐本片的的駭人鏡頭出奇的少﹐可能是低成本的關係﹐也可能是導演想挑戰高難度吧﹐想用‘有水準’的恐怖手法來嚇人﹐不肖走血腥路線。可是偏偏中段又出現了一段男主角被蜜蜂攻擊的‘重頭’特效戲。這段戲不是拍得不好﹐也不是不好看﹐可是就是跟片子有點格格不入﹐仿彿是後來補拍加上去的﹐就是為了想搶救平淡無味的片子﹐吸引‘現代’觀眾來看而拍的。過了這一段戲影片又打回原形﹐沒了﹐又回到靠導演來搞高格調手法的恐怖。種種的反反復復讓導演迷失了方向﹐也讓人看得實在傷腦筋。

說實在影片的前30分鐘的碓拍得還滿扣人心絃﹐讓人期侍故事的發展。可是影片每况愈下﹐情節的發展越來越不受控制﹐導演也越拍越無力﹐故事也越說越沒譜了﹐情節重複又重複﹐草草了結的結局更是看了想駡粗口。如果一套影片讓人看了後會感到在浪費時間﹐那肯定是部極失敗的影片﹐而此片正是這一類的片子。

導演有心可是眼高手低也就算了﹐連個像樣的故事都拍不出來﹐真的不好上映來浪費觀眾的錢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