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31日 星期日

有心恐怖﹐無力嚇人 -- <個案39> (Case 39)


天啊!在網上搜尋了一輪後才發現原來<個案39> (Case 39) 在美國是一部上映遙遙無期的電影!而且還是2006年拍的影片!虧我還特地跑去捧蕾妮。齊薇格 (Renee Zellweger) 的場﹐心想有她主演應該不會太難看吧。但最後不得不相信人還是得賺錢吃飯繳賬單的。

先不說本片﹐先拋拋書包說說別的。個人是非常喜歡看恐怖片﹐由其是講述鬼或魔的(是的我早已習慣別人說我變態)。但一向來對好萊塢恐怖鬼片沒什麼期待因為都拍得不好看。但這不代表好萊塢沒拍過精彩的恐怖片。是的﹐著名的經典就有<驅魔人> (The Exorcist)﹑<兇兆> (The Omen)﹑<魔鬼聖嬰> (Rosemary's Baby)等。它們之間有幾個共同點。

第一﹐它們都是六﹑七十年代的電影。恐怖片裡很重要的一環就是由環境或場景所營造出來的神秘和恐怖氛圍﹐偏偏美國鬼片好像都做不到這一點。看看日本及泰國的恐怖片就明白了。日本鬼片最會制造充滿恐怖氣氛的環境﹐就像<咒怨>裡那個又小又狹窄的鬼屋﹐又或是<迷離暗水>裡那棟又殘又舊人煙又稀少的大樓﹐仿彿只要鏡頭往那一擺﹐任何角度都會拍到有鬼影飄過似得。泰國的鬼片更不用說了﹐ 拿手好戲就是泡制鄉野的神秘感了﹐那個樹頭不都是鬼影幢幢的。美國鬼片最常用的背景不是地窖就是藏衣櫥﹐就算拍鄉下地方的都好像在看牛仔片。可是七十年代的恐怖片卻又捉到了那種氛圍﹐仿彿那個時代的背景最神秘﹐最能找到那種殘舊及破爛﹐以及最有那種霉氣來醞釀鬼怪。最經典就是<驅魔人>裡的那道又長又斜的樓梯了。

第二﹐它們都沒太多的特技效果﹐只有少許的恐怖化粧﹐恐怖效果都是來自故事情節本身﹐以及導演的執導手法。那時候的恐怖片只要在演員的臉上化個青色的粧﹐弄弄鏡頭讓頭看起來在360度旋轉﹐再搖一搖床架讓其振動﹐這就已經把觀眾嚇昏在戲院裡了。<魔鬼聖嬰>更甚﹐由頭到尾根本‘鬼影都唔多隻’。也或許是那個年代的技術不發達﹐所以特效簡陋﹐但是導演還是一樣拍出有水準的恐怖電影。八十年代起觀眾開始改變口味﹐開始喜歡看血腥味重的鬼片﹐片裡的鬼最好是超級殘暴﹐大開殺戒﹐人﹑鬼血肉模糊一片﹐加上大量爛口爛臉的化粧﹑斷手斷脚的持效﹐讓廉價噁心來代替恐怖。<猛鬼街>系例就是一大例子。

或許<個>導演都暸解以上的重點﹐所以在電影中可以看到以下有趣的種種。第一﹐導演很努力在復制七十年代感的背景。無論是服裝﹑場景﹑道具都像是上個世紀的。影片沒說明故事發生在什麼年代﹐但總知就是不像21世紀。片中竟然還看到黑色轉輪撥號式的舊電話﹐女主角還在用電話錄音機﹐駕的還是四四方方的舊款Volvo﹐連片中的建築物﹑街景﹑服裝都是舊舊的。但同時却又看到有電腦﹐還是用LCD顯示器,主角們偶而也在用手機。無可否認在背景的處理中導演的確是有捉到少許的重點而營造出應有的恐怖氣氛﹐但錯亂的背景及道具又讓人覺得無法適從。蕾妮為了不讓魔鬼再作惡﹐把家裡所有的電話都拔掉﹐心想:不是吧!?什麼年代了﹐電話己經無孔不入了吧!?﹐後來却發現自己的手機被偷了!好像還是被偷了好多天的耶!這年代怎麼可能手機被偷都沒察覺!?

第二﹐本片的的駭人鏡頭出奇的少﹐可能是低成本的關係﹐也可能是導演想挑戰高難度吧﹐想用‘有水準’的恐怖手法來嚇人﹐不肖走血腥路線。可是偏偏中段又出現了一段男主角被蜜蜂攻擊的‘重頭’特效戲。這段戲不是拍得不好﹐也不是不好看﹐可是就是跟片子有點格格不入﹐仿彿是後來補拍加上去的﹐就是為了想搶救平淡無味的片子﹐吸引‘現代’觀眾來看而拍的。過了這一段戲影片又打回原形﹐沒了﹐又回到靠導演來搞高格調手法的恐怖。種種的反反復復讓導演迷失了方向﹐也讓人看得實在傷腦筋。

說實在影片的前30分鐘的碓拍得還滿扣人心絃﹐讓人期侍故事的發展。可是影片每况愈下﹐情節的發展越來越不受控制﹐導演也越拍越無力﹐故事也越說越沒譜了﹐情節重複又重複﹐草草了結的結局更是看了想駡粗口。如果一套影片讓人看了後會感到在浪費時間﹐那肯定是部極失敗的影片﹐而此片正是這一類的片子。

導演有心可是眼高手低也就算了﹐連個像樣的故事都拍不出來﹐真的不好上映來浪費觀眾的錢了。

2010年1月29日 星期五

荒腔走板但風味獨特 -- <福爾摩斯> (Sherlock Holmes)


功夫福爾摩斯!?第一次看到預告片時心裡打了個突﹐心想這個福爾摩斯跟我小時候看的小說裡的人物也未免相差太大了吧?印像中的這位大偵探是一名典型的英國紳士﹐文質彬彬﹐温文有禮但外表冷漠,神情永是保持冷靜的。他永遠都是頭戴圓帽﹐一手拿著煙斗一手執著拐杖。但在預告片中不說我還以為小勞勃·道尼 (Robert Downey,Jr) 演得是街頭爛仔。還有個華生醫生﹐像黑幫頭目多于一個温文儒雅﹑會寫小說的醫生。

所以還沒進入影院之前﹐心裡就做了最壞的打算﹐告訴自己要忘了這是印像中的福爾摩斯式的推理偵探片﹐導演交什麼功課你就得調整你的思維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就像廚師明明揣上的是脆皮乳豬﹐可是你偏偏吵著要吃肉骨茶一樣﹐預先設定了框框就注定很可能會大失所望(人生不都是這樣嗎?)。還好心理建設預先有做夠﹐結果看完後沒有失望﹐反而還滿享受及喜歡這部片子的。

就如所料﹐無論影片的格調﹑角色的塑造跟原著是完全不同了。福爾摩斯不再是個紳士﹐而是身手非凡﹐好狠斗勇外加有點爛撻撻﹑又有點無賴個性的偵探﹐連華生醫生都變得兇悍了。故事的構架依然跟據原著﹐一樣是個推理故事﹐但絕不是拿個放大鏡到處走走看看﹐走訪各人就能從蛛絲馬迹中破案那麼‘靜態’的故事了。影片節奏非常的快﹐故事裡的案件曲折離奇﹐但主線己不單單是動腦筋推理而已﹐而且還要動手脚--打架了。坦白說影片裡的推理其實更像是在‘自圓其說’﹐而不像是邏輯推測﹐它的存在主要是推動故事情節﹐讓種種怪誕情節得到解釋。反而動作戲才是主力﹐連武打都加上推理﹐這是影片最有創意的一點。

隨著時代的改變﹐很多東西都要隨著改變了。就如導演自己所說的﹐福爾摩斯曾經一度大量被改變成電視﹑電影﹐但過去數十年來好像沉靜了下來。其實這不難理解﹐主要是故事題材本身有點過時了。現在己經是21世紀了﹐什麼高科技的 C.S.I 都出來了﹐罪案手法千奇百怪﹐受害者死法‘出神入化’﹐破案過程錯縱復雜﹐看過那麼‘重口味’題材的觀眾又怎麼會對19世紀末﹐沒有任何先進儀器﹐只靠地上幾個脚印﹐兇器上的指紋就破案的偵探故事感興趣呢?除非想要研究那個時代吧。就像現在還有人拍‘家’﹑‘春’﹑‘秋’﹐又或者‘雷雨’嗎? (等等﹐功夫雷兩﹐有可能嗎?蘩漪其實是功夫高手...)

所以編劇及導演選擇為影片注入了各種新Ideas是聰明的。首先影片娛樂性豐富﹐故事性強﹐動作場面俐落好看﹐加上人物鮮明特出﹐整部片子就好像遊樂園般刺激好玩。難得在顛覆原著的同時﹐導演還拍出個人風格﹐沒讓影片搞得不湯不水﹐變成半調子。說實在對蓋·瑞奇 (Guy Ritchie) 的作品沒多大的認識﹐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認識他純粹是娜姐介紹的。印像中好像拍的都是冷門藝術片﹐可能是這樣他的手法沒有太濃厚好萊塢的流里流氣﹐也更能為<福>片裡的角色注入更多的生命﹐讓一部空洞的娛樂片變得更扎實﹑完整。

最後掌聲要留給片中一眾演員﹐無論角色大小﹐每個都有很特出的表現(相信再次導演功不可抹)。小勞勃·道尼嬉皮笑臉地洗不掉美國人的味道﹐反而是祖迪·羅 (Jude Law) 道地的本土英國味讓他發出更迷人的風彩。也第一次發現祖迪·羅演技原來很細膩﹐由其跟小勞勃·道尼站在一起就更明顯了。兩位女主角氣質獨特﹐讓人印像深刻。

儘管與原著有點荒腔走板變了調,但有另一番風味。

科幻版<與狼共舞> -- <阿凡達> (Avatar)


如果說<阿凡達>不好看﹐恐怕會被口水淹死。。。 既然新張大吉﹐不想把網友趕走倒自己米﹐所以還是得小心翼翼地說:”還不錯﹐還不錯”。。。

老實說﹐電影拍得不會難看﹐要不然也不會全球瘋狂賣座﹐單看電腦特效就已經值回票價了。電影的特效畫面異常逼真﹐看得出來電影團隊的確下了不少功夫﹐務求把特效做到滿分。如果說<侏羅紀公園> (Jurassic Park) 裡的逼真恐龍是電影特效的一個里程碑﹐那<阿>片裡的納美世界是更上一層樓了。在這裡也無法祥述﹐裡頭每一個動﹑植物的造型﹐場景的美與真﹐的確是細膩得‘筆墨難以形容’﹐觀眾得自已進場去感受那一份視覺饗宴。影片再加上目不暇給﹑精彩萬分的動作場面﹐從頭到尾毫無冷場﹐節奏明快﹐肯定讓觀眾在電影院裡的兩個半小時裡看得‘醉生夢死’﹐忘了外頭塵世的一切煩擾﹐完全融入潘多拉星球及納美族人的世界裡。但同時也忘了電影許多蒼白﹑不足的地方。

故事本身並沒多大的驚喜﹐不必看故事大網進戲院都會猜到情節的發展會是怎樣﹐只要情節流暢就已經算是功德圓滿了﹐反正觀眾都被畫面給唬住了﹐也沒時間去想故事的細節。影片最叫人失望的地方是角色的塑造了。電影本身技術已臻另一個境界﹐可是角色的塑造却還停留在二十年前電影的樣版裡﹐造成故事本身無法追上電影技術的脚步﹐讓影片嚴重失衡。無論是心煩意燥的科學家﹑貪婪嘴臉的主管﹑兇神惡煞的指揮軍﹐到納美族裡的一大撮角色﹐好像都是從 Complete Idiot Guide 裡找出來似得﹐又或者是從某個電腦軟件的 Template 裡 Drag and Drop 出來用似得。。。總知給人的感覺就是不用腦所寫出來的。一個個‘個性鮮明’﹐一看就知道那個是忠的那個是奸的﹐連選角都跟角色極度‘貼切’﹐每個演員無論外型或表情都非常‘到位’﹐反正都是跟據樣版來辦事﹐好像由誰來演效果都會是一樣的﹐都是同樣的一號表情。總知就是讓我越看就越覺得不耐煩。雖然說影片本身的賣點是特效﹐但如此失敗的角色描寫實在為影片大打折扣﹐就像去看一場無論服裝﹑舞台設計﹑音響﹑樂隊都是一流的演唱會﹐但歌手本身却頻頻走音一樣﹐叫人不舒服。編劇就是導演占士。金馬倫 (James Cameron) 本人﹐難道 Budget 都去給了特效﹐ 請不起別的編劇?還是不肖花力氣在這一方面?

占士。金馬倫是我最喜歡的動作影片導演﹐<未來戰士> (The Terminator) ﹑<異型2> (Aliens) ﹑<真實謊言> (True Lies) 看了不懂多少遍還是很愛看。可是他一正經八百拍‘有水準’的影片我就看到頭痛。盡管<鐵達尼> (Titanic) 如何賣座如何獲獎無數﹐每次看到傑克和蘿絲在大難臨頭時還像英雄片裡的主角般滿船跑我就想吐。每次電視重播我都只選最後45分鐘鐵船斷成兩段的那一部份來看(有點黑心哦)。<阿>片成績如果超越<鐵>片一點也不出奇﹐但對我來說<阿>除了有更多更炫的特效外﹐它和<鐵>一樣都是過譽的影片。

影片大賣後立刻有人站出來說電影是抄襲他們的作品﹐不曉得是真是假。但我覺得本片跟二十年前奇雲。高士拿 (Kevin Costner) 拍的<與狼共舞> (Dances With Wolves) 有實在太多異曲同功之處﹐不信你找回<與> 片來看。都是話說男主角對生活感到極度消沈﹐被派到異域後經歷種種不同的生活體驗讓他重新找回生活的意義﹐重新振作起來。兩人同樣愛上異鄉的女子﹐被異族人感動後被同化﹐後來更連同異族人對抗自己的族人而被當成叛徒﹐最後歸類異族。<阿>片裡男主角跟納美人一起捕捉飛禽的一段更讓我想起<與>片裡奇雲跟紅番獵野豬的情節。未必真的發生抄襲事件﹐但種種巧合只能說兩大導演英雄所見略同。但相較起來﹐<與>讓人看了痛快許多。

啊!對了﹐影片的確發生了抄襲事件﹐那就是導演自己炒冷飯。影片裡出現的騎駕式機器人在<異型2>裡已經出現過了﹐就是薛歌妮韋花 (Sigourney Weaver) 最後穿上跟異型對打的那一架﹐只不過那時候它只是一部起重機。還有騎在飛行中的戰機上危險重重的對打動作情節也早出現過在<真實謊言>裡﹐那時候騎在戰機上的肉身是州長阿諾。

男主角山姆。沃辛頓 (Sam Worthington) 的精彩演出是影片裡唯一有‘人氣’的地方﹐其憂鬱的神情非常‘煞吃’﹐有種引人猜想:‘他心裡到底在想什麼’的能力。絕對是值得期待的新星。最可憐是女主角柔伊。沙达纳 (Zoe Saldana)﹐看完整套電影都不知道她長成什麼樣子。其余的演員說不上演得好或不好﹐就都是樣版戲。

走出戲院後﹐我真的找不到什麼讓我回味的地方。跟朋友喝了茶後看戲的感覺己經忘到七七八八了。。。